2022年11月2日下午19:00—21:00,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联盟中心面对全院学生以腾讯会议的形式开展了海绵城市建造技术的大讲堂,面对全院共300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由创新创业中心教学部成员以及主讲人王博老师共同完成,首先,我们在腾讯会议开始了海绵城市建造技术的大讲堂,主要负责人是李向明,主讲人是王博老师,以及参加大讲堂的300人
大讲堂的主要内容讲了海绵城市,这里王博老师讲了四个部分(一)什么是海绵城市 (二)海绵城市建设手段 (三)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则:天人合一,融入自然 (四)海绵城市建设的六个关键字:渗、滞、蓄、净、用、排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原有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城市内湿地、湖泊、水系逐步消失,导致部分大中城市“逢雨必涝”、“雨后即旱”。我国从2011—2014,短短几年时间,360多个城市遭遇内涝。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了“建设新型城镇化”,针对我国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城市洪涝灾害频发等状况,国家和政府创造性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海绵城市”逐渐成为解决城市水和生态问题的综合性理念。在海绵城市的试点范围讲到了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地点,在2015年,我国共16座城市入选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范围,海绵城市建设对我国经济建设贡献的力量不容小觑,预计海绵城市建设将拉动万亿投资。海绵城市建设的手段从三个角度介绍:利用雨洪、阶段污染、生态建设等 我们应在海绵城市中将雨洪视作为资源,就地下渗,补充地下水或者利用设施储存以便利用。我们应尊重自然,表土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植被是顺应地形的产物,是水和土壤的“保护神”。我们可以建设下沉式绿地,采用屋顶花园,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生态草沟和雨水塘等雨水调节设施。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则:天人合一,融入自然 思想是对当代城市设计只注重建筑美学形态,这种观念的完善与修正。城市设计应全面考虑城市与自然共生,让雨水,阳光,风,植物与城市空间形态完美融合,让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与自然达到和谐共生的目的。
另外关于海绵城市的六个关键点:渗、滞、蓄、净、用、排等 加强地面的渗透力有利于避免地表径流,,减少水泥地表面问题,涵养地下水,还可改善当地城市空气环境以及微气候,城市地面可以是透水景观铺装,透水道路铺装,还可建设绿色建筑,来进行多方面的改造。 滞留可以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可大致分为雨水花园、生态滞留池、渗透池、人工湿地等。 蓄水可解决内涝问题,以达到调蓄和错峰,总体常用形式有塑料模块蓄水、地下蓄水池,有效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对城市降水应积极利用,在蓄水后,经过处理,应回用到城市中,雨水净化系统在城市中可分为,居住区雨水收集净化、工业区雨水收集净化、市政公共区域雨水收集净化、又根据这三种类型设置了不同的雨水净化环节,土壤渗滤净化、人工湿地净化、生物处理等 雨水经过收集净化后,不管是丰水地区还是缺水地区,都应尽可能的利用雨水,将雨水的利用价值发挥到最大 利用城市竖向与工程设施相结合,排水防涝设施与天然水系河道相结合,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渠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一般排放和超标雨水的排放,避免内涝等灾害。这样做不仅降低了雨水峰值过高时出现洪水的几率,也减少了第一时间对水源的直接污染。
最后,今天的大讲堂内容,主要叙述了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是通过雨水的渗透、贮蓄等这一系列流程的控制管理实现。可以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能够在雨季吸收雨水,旱季将雨水排出,同时对吸收的雨水进行净化,防止城市的洪涝灾害,实现水循环利用,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